产品列表 / products
自动除霜:通过快速温变测试箱内置的红外霜层传感器或重量感应模块,实时监测霜层厚度(精度达 0.1mm),当厚度超过阈值(通常 1~2mm)时,系统自动触发除霜程序 —— 采用 “电加热丝 + 热气旁通" 双模式,在不中断温变程序的前提下,局部加热霜层区域(温度控制在 5~10℃),3~5 分钟内完成融霜,融水通过导流槽排出,全程无需人工介入。例如广皓天半导体专用快速温变测试箱,其自动除霜系统可与温变程序联动,在两次测试循环间隙完成除霜,不占用有效测试时间。
手动除霜:依赖操作人员通过观察窗判断霜层状态,需暂停快速温变测试箱的当前程序,打开箱门后用专用刮板清除霜层,或启动设备自带的 “手动加热模式"(需持续 15~20 分钟),待霜层融化并干燥后,重新校准温场(耗时约 30 分钟)才能恢复测试。该方式需人工全程值守,且除霜过程中腔体温度波动可达 ±5℃,需重新预热才能稳定。
高频测试场景的核心诉求是 “低停机率、高数据连续性",两种除霜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测试中断风险:自动除霜可在快速温变测试箱运行中动态完成,例如动力电池 1000 次温循测试(日均 20 次循环),自动除霜可利用循环间隙(每次循环结束后 3 分钟)完成除霜,无测试中断;手动除霜需每 4~6 次循环停机 1 次(单次除霜 + 校准耗时约 1 小时),日均停机时间超 2 小时,测试周期延长 20% 以上,且中断后的数据衔接易出现偏差(如温变曲线断层),不符合 JEDEC JESD22-A104 对 “连续测试" 的要求。
人工成本与操作误差:高频场景下,手动除霜需配备专职操作人员(每人最多值守 2 台设备),单日人工成本增加 300~500 元;且人工判断霜层厚度易出现偏差(如漏判风道内部霜层),导致温场均匀性下降至 ±1℃(标准要求 ±0.5℃),测试数据重复性误差超 5%。自动除霜则通过传感器精准控制,除霜精度一致性达 98%,无需额外人工成本。
设备损耗差异:手动除霜频繁开启箱门,会导致快速温变测试箱密封条加速老化(寿命缩短 50%),且反复启停加热系统会增加压缩机负荷;自动除霜采用 “局部加热 + 低功率运行" 模式,设备能耗较手动除霜降低 30%,年维护成本减少约 2000 元 / 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