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列表 / products
温度未达均匀状态:送风口送出的是经蒸发器 / 加热器处理的 “瞬时恒温气流"(如 - 40℃低温气流或 85℃高温气流),但该气流需在舱内扩散、混合 30-60 秒后,才能与舱内整体空气形成均匀温湿度场。若传感器靠近送风口(距离<30cm),检测的是 “未混合的瞬时温度",而非舱内实际测试环境温度。例如某汽车传感器测试中,送风口处温度波动达 ±1.8℃,而舱内中心区域波动仅 ±0.5℃,靠近风口会导致传感器误判温度稳定状态。

风速扰动湿度检测:大型设备风口风速通常为 0.8-1.5m/s,高风速会加速传感器探头表面的水分蒸发(低温工况下则加速结霜),导致湿度检测值偏低(或偏高)。如在 50% RH 的恒温恒湿测试中,靠近回风口的传感器检测值仅为 42% RH,偏差达 8% RH,而远离风口后检测值恢复至 49% RH,符合 ±2% RH 的精度要求。
温度梯度差显著:舱壁直接与设备外部环境接触,易产生热交换 —— 夏季外部高温时,舱壁温度比舱内中心高 2-3℃;冬季外部低温时,舱壁温度比舱内中心低 1.5-2.5℃。若传感器靠近舱壁(距离<20cm),检测的是 “舱壁附近的梯度温度",而非舱内测试区域的实际温度。例如在 - 60℃的储能电池低温测试中,舱壁附近温度为 - 57.2℃,而舱内中心温度为 - 60.1℃,靠近舱壁会导致电池低温容量测试数据偏高 12%,误判产品性能。

舱壁结露 / 结霜影响湿度:当舱内湿度较高(如>60% RH)且温度低于露点时,舱壁易形成结露(高温高湿工况)或结霜(低温高湿工况),导致舱壁附近湿度局部偏高(结露区)或偏低(结霜区)。大型设备舱壁面积大(如 2000L 设备舱壁面积超 8㎡),结露 / 结霜范围可达舱壁的 30%-50%,若传感器靠近舱壁,会检测到 “局部湿度",而非舱内整体湿度。如在 85℃/85% RH 的可靠性测试中,舱壁结露区传感器检测湿度达 92% RH,与舱内中心 50% RH 的实际湿度偏差严重。
核心安装原则:瞄准舱内 “均匀温湿度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