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列表 / products
阻止泄漏加剧:设备运行时制冷压缩机持续工作,会导致制冷剂泄漏速率提升 30%-50%,同时可能因系统压力失衡引发压缩机过载损坏。需一时间按下设备急停按钮,切断总电源,关闭制冷系统阀门(若设备配备手动截止阀),从源头减少制冷剂释放量。
规避人员安全风险:泄漏的制冷剂(如 R404A)在常压下沸点约 - 46.5℃,接触空气会迅速吸热降温,若直接靠近未关停的设备转移样品,可能导致手部、面部接触低温气体或管道冻伤;同时制冷剂泄漏后密度大于空气,易在地面积聚,关停设备后可及时开启实验室通风系统(如防爆排风扇),降低气体浓度,避免缺氧或呼吸道刺激。
减少样品二次损伤:耐寒耐湿热折弯试验箱泄漏后,腔体内温度会快速回升(如从 - 40℃升至常温可能仅需 15-20 分钟),湿度控制系统也会因温度失衡陷入紊乱。但此时样品仍处于相对稳定的封闭环境,若先转移样品,反而可能因暴露在常温高湿环境中,导致表面凝露或应力突变,比在设备内多承受 20%-30% 的额外损伤风险。
安全评估操作:用制冷剂检漏仪检测实验室空气中制冷剂浓度(需低于 1000ppm,符合 GB 50747-2012《制冷机房设计规范》),同时用红外测温仪检测试验箱腔体外部温度(确保表面温度≥5℃,避免接触冻伤)。若浓度超标或温度过低,需延长通风时间,必要时佩戴防毒面具与防低温手套。
样品转移规范:打开耐寒耐湿热折弯试验箱舱门前,先缓慢开启泄压阀(若有),避免腔体内外压差导致门体突然弹开;转移时使用带保温层的专用容器(如泡沫保温盒),将样品快速移入容器内密封,防止样品温度在转移过程中骤变(要求转移时间≤3 分钟,温度波动控制在 ±2℃内)。针对动力电池极耳等易氧化样品,还需在保温容器内放置干燥剂,避免湿度残留影响后续测试。
转移后记录:同步记录泄漏发生时间、当时试验工况(如设定温度 - 40℃、湿度 90% RH、折弯循环次数 500 次)、样品转移时的实际状态(如是否有结冰、形变),为后续数据修正或重新测试提供依据。
泄漏点排查:联系耐寒耐湿热折弯试验箱厂家售后团队(如广皓天技术人员),通过肥皂水涂抹法或氮气保压测试,定位泄漏点(常见于制冷管道焊接处、阀门密封圈、压缩机接口),更换损坏部件(如耐低温密封圈、铜管)。
系统修复与校准:修复后需重新加注制冷剂(按设备铭牌标注量精准添加),并进行制冷性能测试(如从常温降至 - 40℃的时间需≤60 分钟,符合出厂标准);同时对温湿度系统、折弯机构进行校准,确保温度偏差≤±0.5℃、湿度偏差≤±2% RH、折弯角度偏差≤±0.1°,避免泄漏事件影响设备核心测试精度。
样品处理建议:若泄漏前样品已完成 80% 以上测试,且转移后状态无明显异常,可在设备恢复后重新设定相同工况,补做剩余测试;若样品出现结冰、形变或表面腐蚀,则需更换同批次样品重新测试,确保数据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