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列表 / products

首页 > 技术文章 > 控温精度 ±0.1℃和 ±0.5℃,对广东半导体企业的测试结果影响有多大?

控温精度 ±0.1℃和 ±0.5℃,对广东半导体企业的测试结果影响有多大?

点击次数:8 更新时间:2025-10-24

在广东半导体产业冲刺 “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的进程中,测试设备的控温精度直接决定芯片研发与量产的成败。广东快速温变试验箱作为核心测试装备,其 ±0.1℃与 ±0.5℃的控温精度差异,对半导体企业的测试结果产生影响,成为区分测试与基础测试的关键标尺。

638493946362569251776.jpg


半导体测试对温度精度的苛求源于其材料特性与工艺要求。以南沙半导体产业链重点发展的 SiC 功率器件为例,其薄膜沉积工艺中,温度每偏差 0.1℃便会导致薄膜厚度出现 5% 的波动,直接影响器件耐压性能。广东快速温变试验箱的 ±0.1℃精度可将这种波动控制在 0.5% 以内,而 ±0.5℃精度则会使偏差扩大至 25%,远超行业 5% 的合格线。

在可靠性测试环节,差异影响更为显著。按照半导体行业通行标准,芯片需通过 - 55℃~125℃的 1000 次温度循环测试。采用 ±0.5℃精度设备时,实际温度波动可能达到 ±1℃,导致 30% 的早期失效隐患被掩盖。广州某 SiC 企业的实测数据显示,改用广皓天 ±0.1℃精度的广东快速温变试验箱后,芯片失效检测率从 72% 提升至 99%,与国际企业测试水平持平。




对封装测试环节而言,控温精度直接关联产品良率。东莞某半导体封装厂此前使用 ±0.5℃精度设备,芯片封装良率仅 92%。引入具备自适应 PID 算法的广东快速温变试验箱后,凭借 ±0.1℃的精准控温与 ±1℃的温度均匀性,封装良率跃升至 98% 以上,每年减少数千万元的废品损失。这种提升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尤为关键,因 SiC 器件的测试难度远高于硅基器件,对设备精度要求更为严苛。

广东快速温变试验箱的高精度优势,更契合国际测试标准。在符合 JEDEC 严苛规范的可靠性测试中,±0.1℃精度设备生成的数据可直接用于国际认证,而 ±0.5℃精度设备的数据需进行二次校准,使测试周期延长 40%。这对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广东半导体企业而言,意味着显著的时间与成本优势。



作为支撑华南半导体产业的核心装备,广皓天通过持续迭代广东快速温变试验箱控温技术,将精度从 ±0.5℃升级至 ±0.1℃,不仅解决了 SiC 测试 “测不准" 的行业痛点,更助力广东半导体企业在测试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为打造 “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提供坚实设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