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列表 / products

首页 > 技术文章 > 测试硅胶密封圈时,耐寒耐湿热折弯试验箱的湿度设定需避开 “冷凝区” 吗?

测试硅胶密封圈时,耐寒耐湿热折弯试验箱的湿度设定需避开 “冷凝区” 吗?

点击次数:43 更新时间:2025-09-27
一、“冷凝区" 对硅胶密封圈测试的核心危害

耐寒耐湿热折弯试验箱若在 “冷凝区" 内运行,会从三方面影响硅胶密封圈测试结果。其一,冷凝水附着在硅胶密封圈表面,会改变其表面摩擦系数:硅胶本身具有一定亲水性,冷凝水会使密封圈与折弯机构接触时的摩擦力增大,导致折弯力值检测数据偏高,无法反映密封圈真实的折弯力学性能。其二,冷凝水会渗透至硅胶密封圈内部,虽硅胶具有良好耐水性,但长期处于冷凝环境中,水分子会填充密封圈内部微小孔隙,导致其体积轻微膨胀(膨胀率约 0.5%-2%),进而使折弯角度、循环疲劳寿命等关键指标失真,例如膨胀后的密封圈可能提前出现折弯开裂,误判其耐用性不足。其三,冷凝水会干扰耐寒耐湿热折弯试验箱的温湿度控制精度:凝结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探头上的水珠,会导致传感器对环境参数的感知出现偏差,控温系统可能误判温度过低而启动加热,控湿系统则可能因湿度读数虚高而停止加湿,造成试验腔内温湿度波动超出标准范围(通常要求波动≤±2℃、±3% RH),破坏稳定的试验环境。

638489711953748140796.jpg



二、硅胶密封圈测试中,耐寒耐湿热折弯试验箱湿度设定的核心原则
结合硅胶密封圈的材质特性(耐温范围 - 60℃~200℃、耐湿度≥95% RH)与 “冷凝区" 的规避需求,耐寒耐湿热折弯试验箱的湿度设定需遵循 “温湿协同匹配,避开露点温度" 的原则。首先需明确:不同温度下,“冷凝区" 对应的湿度阈值不同,其核心判断依据是 “露点温度"—— 即当前温度下,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状态(相对湿度 100%)时的温度,当试验腔湿度接近或超过该温度下的露点湿度,即进入 “冷凝区"。例如,在测试硅胶密封圈的低温折弯性能(如 - 20℃)时,若湿度设定≥60% RH,此时露点温度约为 - 25℃,试验腔温度(-20℃)高于露点温度,水汽不易凝结;若湿度设定≥75% RH,露点温度升至 - 22℃,接近试验温度,腔内易出现冷凝;若湿度≥85% RH,露点温度达 - 20℃,水汽会直接在密封圈表面凝结。因此,需根据测试温度计算对应的安全湿度上限,确保湿度设定低于 “冷凝区" 阈值。

针对硅胶密封圈的常见测试场景,耐寒耐湿热折弯试验箱的湿度设定可参考以下范围:在低温段(-40℃~0℃)测试时,湿度宜设定为 30%~60% RH,此区间既能模拟低温潮湿环境(如冬季户外),又远低于该温度段的 “冷凝区"(通常湿度≥70% RH);在常温段(20℃~50℃)测试时,湿度可提升至 50%~80% RH,因常温下 “冷凝区" 湿度多≥90% RH,此范围可模拟潮湿气候环境,且避免冷凝;在高温段(50℃~120℃)测试时,湿度设定为 40%~70% RH 即可,高温下空气容纳水汽能力增强,“冷凝区" 湿度阈值较高(≥85% RH),此范围既能满足高温高湿场景模拟(如发动机舱高温潮湿环境),又可防止冷凝水产生。




三、耐寒耐湿热折弯试验箱湿度设定的实操调整方法
在实际测试中,需通过 “预运行校准 + 实时监测" 的方式,确保耐寒耐湿热折弯试验箱湿度设定避开 “冷凝区"。首先,在正式测试前,需进行预运行:根据设定的测试温度(如 - 30℃),逐步提升湿度,同时观察试验腔内壁、硅胶密封圈表面是否出现冷凝水,记录出现冷凝时的湿度值(即该温度下的 “冷凝区" 临界值),正式测试时将湿度设定为临界值的 80%~90%(例如临界值为 70% RH,则设定为 56%~63% RH),预留安全余量。其次,测试过程中需开启耐寒耐湿热折弯试验箱的 “防冷凝功能"(若设备配备):该功能通过实时监测腔壁温度与空气温度的差值,当差值接近露点温差(通常≤2℃)时,自动微调腔壁加热功率,避免腔壁温度过低导致水汽凝结。若设备无此功能,可在试验腔内放置小型挡风板,减少冷空气直接冲击硅胶密封圈表面,降低局部冷凝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