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文章 > 为什么大型高低温试验设备多采用 “步入式” 或 “舱体式” 结构?

为什么大型高低温试验设备多采用 “步入式” 或 “舱体式” 结构?

点击次数:4 更新时间:2025-08-27

大型高低温试验设备的 “步入式" 或 “舱体式" 结构,并非简单的空间放大设计,而是针对大型样品测试需求形成的优解。这类结构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小型设备在大型产品测试中的适配性问题,成为汽车整车、航空航天部件、大型储能设备等领域的必然选择。

638835011398813015802.jpg


空间兼容性是核心动因。大型高低温试验设备的测试对象往往是整车、电池舱、航天器舱段等超规格样品 —— 如新能源汽车整车长度超 4.5 米、大型储能柜重量达 5 吨,传统小型试验箱根本无法容纳。而步入式结构可通过模块化拼接实现 10-500㎡的内舱空间,舱体式结构也能提供 3-20㎡的封闭测试区,既能容纳完整样品,又能预留足够的安装与操作间隙,满足样品吊装、布线等测试需求。

环境模拟的完整性是关键逻辑。大型样品的性能受环境影响具有 “整体性" 特征 —— 如汽车在高低温下的启动性能,需同时考量发动机、电子系统、车身密封等多部件的协同表现。步入式与舱体式结构能构建统一的温度场,通过均流风道设计使舱内温度均匀性控制在 ±1.5℃以内,避免小型设备 “局部测试" 导致的环境偏差。例如测试高铁牵引变流器时,舱体式结构可让设备整体处于 - 40℃~85℃的温变环境中,精准复现实际运行时的温度应力。





测试操作的实用性不可替代。大型样品在测试中需频繁监测参数或进行应急处理,步入式结构通过人员可进入的设计,实现测试中的实时观察与调整 —— 如在整车高低温试验中,工程师可进入舱内检查仪表盘显示、零部件密封状态。舱体式结构虽未必需人员进入,但也配备大型舱门与操作窗口,方便样品吊装与数据线接入,解决了大型样品 “放不进、拿不出、测不了" 的痛点。

能耗与稳定性的平衡更优。大型高低温试验设备若采用多台小型设备拼接测试,会因温度场叠加产生能耗浪费,且各设备温区差异可能导致测试数据失真。而步入式与舱体式结构通过集中制冷、分层控温设计,使 - 60℃~150℃温域内的能耗比分散测试降低 30% 以上,同时凭借整体保温层(厚度达 120mm 以上)减少热损耗,保障连续运行时的温度波动度≤±0.5℃,满足大型样品长期可靠性测试的需求。




可见,这类结构是大型高低温试验设备在空间、精度、效率上的综合优选择,直接决定了大型产品环境测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