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文章 > 大型高低温箱的自动除霜功能是必要的吗?

大型高低温箱的自动除霜功能是必要的吗?

点击次数:7 更新时间:2025-08-12

大型高低温试验设备的长期运行中,自动除霜功能并非可有可无的附加配置,而是保障设备低温性能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的核心功能之一。尤其在 - 50℃以下的超低温测试场景中,缺少自动除霜功能可能导致设备制冷效率骤降 50% 以上,甚至引发测试中断。

638496395982377804868.jpg


结霜的必然性与危害决定了除霜功能的必要性。大型高低温试验设备在低温运行时,空气中的水分会在蒸发器表面凝结成霜,尤其当设备进行 “高温高湿→超低温" 的循环测试时,舱内湿度快速降低,水汽更易在制冷管路形成霜层。数据显示,当霜层厚度超过 3mm,蒸发器的换热效率会下降 40%,导致降温速率从 5℃/min 降至 2℃/min 以下。对于容积 500L 以上的大型设备,一旦霜层覆盖面积超过蒸发器表面积的 60%,可能引发压缩机过载保护,造成测试中断 —— 某新能源实验室的案例显示,未配备自动除霜功能的设备在连续 3 次 - 80℃循环测试后,因霜层过厚导致停机,直接延误了动力电池的低温性能验证进度。


638492935182075459688.jpg



自动除霜对测试精度的保障作用不可替代。手动除霜需中断测试流程,打开门体进行化霜,这会导致舱内温度波动超过 ±10℃,破坏测试连续性。而自动除霜功能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无感运行:当传感器检测到霜层厚度达 2mm 时,系统自动启动热气旁通或电加热除霜,同时启动舱体温度补偿机制,确保除霜期间舱内温度波动≤±1℃。某航空航天材料测试数据对比显示,配备自动除霜的大型设备在 - 100℃连续运行 100 小时后,温度均匀性仍保持在 ±0.8℃,而依赖手动除霜的设备则因多次中断,温度偏差扩大至 ±3℃。

针对大型设备特性的除霜设计更显关键。大型高低温试验设备的蒸发器面积通常是小型设备的 3-5 倍,霜层分布更不均匀,需采用分区除霜技术 —— 将蒸发器分为 3-4 个独立区域,交替进行除霜作业,避免整体停机制冷失效。同时,大型设备的门体密封面积大,门框易结霜影响密封性,自动除霜系统会同步对门框加热带进行温度调节,防止冷凝水冻结。某定制化大型设备的实测表明,分区除霜设计可使除霜时间缩短至 15 分钟,较整体除霜节省 60% 时间,且能耗降低 30%。


638496396697713295365.jpg



特定行业的强制性需求凸显功能价值。在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等需要进行 “温度循环 + 湿度循环" 复合测试的领域,标准(如 ISO 16750)明确要求设备具备连续运行能力,自动除霜是满足这一要求的前提。对于需要模拟极寒地区昼夜温差的测试(如 - 40℃→20℃的日循环),自动除霜可避免夜间低温结霜影响次日升温测试,确保循环数据的连贯性。